《动物福利评价通则》规定对农场动物福利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 2023-10-05
文章来源:
阅读人数: 6

【财新网】(见习记者 杜偲偲)历时5年,中国首个动物福利行业标准《动物福利评价通则》(以下简称《评价通则》)近日通过了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牵头制定《评价通则》的中国兽医协会计划在2017年底开展畜禽养殖、运输和屠宰的福利评价和认证工作。

       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兽医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动物福利定义为一种动物的生存状态,良好的动物福利状态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良好兽医诊治和疾病预防,合理人道的屠宰方式等。OIE认可人们熟知的“动物福利五项基本原则”:即动物享有免受饥渴,免受环境不适,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免受恐惧和悲伤,以及能够正常表达天性等自由。

       “动物福利不反对动物利用,而是强调在利用时能够善待动物,避免动物虐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告诉财新记者,动物福利与人的福利不一样,并不是给动物多高的待遇,而是满足动物最基本的需求。动物福利也有别于“动物权利”,后者认为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权利,不应该被人类利用,包括食用、养宠以及科学实验,是一种相对小众的比较激进的社会思潮。

       “动物福利是根据动物的生物学习性,在动物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满足它们起码的正常需求,否则动物的健康就无法保证。”他介绍说。

       参与《评价通则》制定的中国马业协会医药委员会秘书长孙忠超博士向财新记者介绍,《评价通则》由中国兽医协会携手30余家业内领先的养殖、屠宰、食品深加工、餐饮和商场超市企业共同制定,主要规定了对农场动物福利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也适用于包括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以及依法捕获、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在养殖、运输、屠宰、工作等环节的福利状况评价。

       孙忠超表示,此次《评价通则》从畜禽的饲养管理、畜舍环境、疫病防控、人员操作、宰前处置、击晕等方面设置了技术参数,具体的量化指标将在后续出台的各畜种标准里体现。目前,生猪、肉鸡、蛋鸡、肉羊、肉牛和奶牛的分畜种动物福利标准制定已经完成,将陆续提交审查。他介绍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混淆市场,戴福利帽子,卖高价钱”,而是改善动物福利,满足动物最基本的需求,促进养殖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中国还缺乏动物福利共识

       缺乏了解和共识,是目前动物福利标准在中国推进比较缓慢的原因。

       孙忠超介绍,虽然《评价通则》草案已于2012年拟定,并提交全国畜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但由于“当时‘动物福利’还是个新鲜字眼,即使在科研院所,专家研究动物福利的都很少”,所以迟迟没有召开审定会议。

       这也是相关立法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孙忠超表示,“动物福利没有科学的定义,没有政府认可的标准、没有法规条例、科研力量薄弱。推进动物福利立法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畜牧、兽医、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等多方协调沟通,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动物福利的内涵还存在一些误解,常常把它与“动物权利”、“野生动物保护”以及“人的福利”相混淆。孙全辉认为,法律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共识,1822年英国最早颁布动物福利法《马丁法案》,就是因为人们觉得农夫贩卖牲畜时,用棍子和鞭子抽打牲畜,将其赶至集市太过残忍,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并促使了这一法律的出台。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对动物福利予以保护,唯一一部针对动物保护的立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和栖息地为主要目标,在2016年的修订版中,虽然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得虐待野生动物”,但未规定任何处罚。然而欧盟、美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菲律宾等,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动物福利。

       此次的《评价通则》究竟能够在动物福利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孙忠超介绍,就《评价通则》的具体实践而言,虽然它规定的动物福利评价主要由组织自身、外部机构(其他人或者认证公司)和官方机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这三类主体完成,但从目前来看,认证公司没有专业的兽医专业人员,开展福利评价的基础不足,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政府不会参与动物福利评价,不排除以后会参与。最适合开展动物福利评价工作的,还是作为全国执业兽医的行业组织的中国兽医协会。

       孙全辉认为,由于目前并没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评价通则》的推出将给中国企业设定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鼓励有实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首先做到这个标准,在相关行业起到领先和示范的作用。

       OIE的动物福利标准是在综合了全球170个成员国发展程度和经济状况后,所制定的动物福利的最低标准,OIE鼓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一基础上制定更高的标准。中国是OIE成员国之一,此次制定的《评价通则》也是中国在履行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据孙全辉介绍,中国目前尚未充分落实OIE动物福利的相关标准,“我国动物福利的总体水平与其他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动物福利的现实意义

        “其实动物福利的理念并不是舶来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提到过‘恻隐之心’,和善待动物的观念,但是我们没有将它很好地传承下来。”孙全辉认为,现如今,重视动物福利还有着诸多现实意义,与消费者健康、企业发展以及中国的国际形象等紧密相连。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迅速发展,据《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自2005年至2017年,我国生猪年出栏数在6亿至7亿头之间,这意味着每两个中国人每年就要吃掉一头猪,其他肉类还不计在内。

       于消费者而言,良好的动物福利有助于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孙全辉以猪集约化饲养举例,猪是一种群居性动物,却常被分隔在面积不到2平米的单体圈栏内饲养,“只能站卧,连转身都不行,动物生活在缺乏运动和高度密集的环境中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病。为了预防疾病和减少死亡,就必须大量地使用药物,这样生产出来的动物产品实际上对人也是不安全的。”孙全辉说,若动物的痛苦减少,动物制品业也更安全,“比如人道屠宰在很短时间让动物失去意识,再进行屠宰,显著减少了动物死亡前的痛苦和恐惧,它体内有毒激素物质的分泌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肉品的品质。”

       动物福利也影响着国际贸易。“中国的畜产品向欧盟和美国出口很有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生产标准没有达到对方的标准,形成了贸易壁垒。”孙全辉介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一国如果对动物福利的标准有了相应规定,另一国向该国出口动物产品时,一定要满足这些规定和要求。

       而在国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此前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国内消费者对福利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大家愿意花更多钱去买高福利动物产品,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吃的量,更关心这些动物产品是如何养出来的。企业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越早抓住市场先机。”孙全辉说。

       目前中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类则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由此孙忠超认为,我国畜牧业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畜牧业大国向畜牧业强国转变,改善农场动物福利可以提高畜产品品质,开展相应的动物福利研究将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动物福利也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国际上,任何涉及动物的科研成果发表前都要对研究过程的动物福利环节进行审核。孙全辉介绍,“在科研成果发表之前,会经过国际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ICLAS)的审核,会看你实验过程中是怎么对待动物的,如果达不到动物福利的标准,成果再好也不会被发表,不会被国际社会接纳。”

       孙全辉认为,纵观各国动物福利的发展,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势,即人们从不理解这一理念到更多理解,不断推动立法和生产实践的改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消费者道德消费和责任消费意识不断提高的必然诉求。国外这一过程大概经历了50年,中国在快速转变,需要的时间可能更短。

       他认为,目前一方面要大力普及动物福利的正确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改进现有的法律法规,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城市动物园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在修订时增加动物福利的相关条款和内容,这比出台一部新的法律更加容易操作。制定动物福利标准相对于立法也更容易操作,且能更快制定和出台,行业协会、国家主管部门都应努力推动这一工作。

上一章: RDS认证咨询|动物福利可以作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差异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影响力
下一章: 动物福利之兽医作为提升农场动物福利及维护人类环境健康的主要因素
P
热门项目
opular Item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