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S认证咨询-饲养操作卫生与设备:循规范保清洁,设备专配且维护良好

发布时间: 2025-10-16
文章来源:
阅读人数: 25

4.4 饲养操作程序​
4.4.1 主要标准​
设施、工作人员、操作流程及器械需遵循良好卫生规范。​
目的与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去势、标识打标等动物饲养操作。​
2)此处 “良好卫生” 指在实施 “破坏皮肤或为细菌提供侵入途径” 的饲养操作时,需防范疾病传播风险。​
3)卫生要求既适用于机构自有设备,也包括承包商或其他人员借入、带入认证场地的设备。​
4.4.2 主要标准​
饲养操作所用设备需维护良好,且专为对应操作设计。​
目的与说明:​
1)设备需清洁、状态良好且适配操作场景。例如,耳标植入工具需与耳标类型、尺寸匹配,能通过打标钳单次闭合完成植入。​
4.4.4 主要标准​
若实施去势(仅限绵羊)、断尾等有害饲养操作,需依据健康与福利计划,基于书面且充分论证的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开展。​
目的与说明:
1)机构需提供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文件副本,且文件需明确显示所实施操作在整体上对动物福利的益处。​
2)“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可纳入机构的健康与福利计划。​
3)用户手册中将提供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的建议模板。​
4.4.5 主要标准​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需每年审核,并涵盖以下内容:​
a. 有害饲养操作旨在解决的福利问题;​
b. 去势操作需评估动物是否饲养至性成熟后;​
c. 保护动物福利的替代方案及其有效性;​
d. 适配操作类型与动物年龄的最佳方法;​
e. 按兽医建议采取的 “最小化疼痛与应激” 措施。​
目的与说明:​
1)机构书面版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需包含本标准所列全部内容。​
2)评估 “动物是否饲养至性成熟后” 时,以群体为单位(非个体)。例如,某群体中部分动物可能性成熟前屠宰,但部分明确性成熟后留存,则该群体整体视为 “可能饲养至性成熟后”。​
3)“性成熟” 指达到生殖成熟状态。​
4)群体认证场景:群体管理者可每年获取兽医建议,并共享给群体成员,纳入其 “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5)农户共同体场景:“福利风险 - 收益分析” 可在群体层面统一完成。​


(补充)疼痛缓解相关说明​
目的与说明:​
1)“适用镇痛产品” 指对所用去势 / 断尾方法有镇痛效果的产品。部分产品快速缓解急性疼痛,部分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去势 / 断尾方法也存在差异 —— 部分操作(如手术刀去势)引发操作时急性疼痛,部分(如橡胶圈断尾)引发术后慢性疼痛。此外,部分镇痛产品为伤口专用,而部分去势 / 断尾方法不会产生伤口。​
2)“可获取镇痛产品” 指在相关国家 / 地区,经许可用于对应物种镇痛、且农户可使用的产品。该定义不要求农场兽医对 “超说明书用药” 做判断,且农户无理由无法获取适用产品。若产品需兽医处方但许可 “农户无兽医在场时使用”,也属于 “可获取产品”。​
3)若某国家 / 地区新许可首款适用镇痛产品,允许设置过渡期:个体农户需在 “许可日起 2 年内” 或 “许可日后第 2 个羔羊打标季前”(取较早者)全面使用;农户群体需在 “许可日起 4 年内” 确保所有成员全面使用,且 “许可日后第 1 年末起” 需证明群体内镇痛产品使用率逐步提升。​
4)镇痛产品使用情况通过 “年度采购凭证” 或其他证据评估,需确保采购量与待处理动物数量匹配。​
4.4.7 建议标准​
若同时可获取局部麻醉剂与镇痛药两类适用镇痛产品,建议联合使用。​
目的与说明:​
1)多模式镇痛是动物福利的最佳选择,可同时缓解急性与长期疼痛。​
2)多模式镇痛使用情况通过 “年度采购凭证” 或其他证据评估,需确保两类镇痛产品采购量均与待处理动物数量匹配。​
4.4.8 主要标准​
实施有害饲养操作后,需监测动物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目的与说明:
1)机构需说明 “如何识别、处理术后并发症”,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未来操作的并发症诱因”。​
2)并发症类型因操作与工具而异,例如疝气、出血、感染、败血症,或不当绑扎技术导致的损伤 / 疾病。​
4.4.10 主要标准​
羊驼去势需采用手术方法,且必须使用镇痛产品。​
目的与说明:
1)羊驼解剖结构与绵羊、山羊不同,仅允许手术刀去势,且镇痛产品为强制要求。​
2)若机构或其兽医无法获取任何镇痛产品,则不得实施去势。​
4.4.15 主要标准​
羊驼去势需在 12 月龄前完成。​
目的与说明:​
1)每只羊驼去势时的最大年龄为 12 月龄。若某批次数周内出生的羊驼统一在某日去势,群体中年龄最大的羊驼不得超过 12 月龄。​
2)羊驼去势最大年龄与绵羊、山羊差异显著,因三者解剖结构截然不同。​


4.4.23 主要标准​
动物标识打标操作需符合现行法规与最佳实践。​
目的与说明:​
1)最佳实践要求:标识打标需确保 “动物易识别”“标识脱落 / 撕裂风险低”“皮肤破损类标识的感染风险低”。例如,耳标需打在耳朵中部,避开血管。​
2)部分国家 / 地区对动物标识有法律要求,可能涵盖标识类型与打标位置。​
4.4.24 主要标准​
禁止实施烙印操作。​
目的与说明:​
1)此处 “烙印” 指使用加热或冷却工具,在动物皮肤或角部留下永久性标记的操作。​
4.4.25 主要标准​
仅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时,方可实施耳缺标识(即剪耳缺):​
a. 存在 “自然环境导致标识脱落” 或 “动物被盗” 风险;​
b. 每只耳朵剪去部分不超过 10%;​
c. 使用耳缺工具或外科手术刀。​
目的与说明:​
1)适用时,机构需说明 “为何必须实施耳缺标识” 的风险细节。​
2)应使用 “可剪出固定形状” 的耳缺工具(而非手术刀),以控制剪口大小。​
3)“10% 阈值合规性” 以群体为单位评估:个体动物可能因耳标勾挂导致耳朵撕裂,该部分不计入 “刻意剪缺的耳朵面积”。​
4.4.32 主要标准​
需定期检查羊驼牙齿,对过长牙齿进行锉平或修剪。​
目的与说明:​
1)受检羊驼不应出现牙齿外凸、过长情况。​
2)机构需说明 “羊驼牙齿检查频率”—— 至少每年 1 次,可结合剪毛时进行。​
3)机构需说明 “如何确保锉牙时不暴露牙齿中心敏感牙髓”。​
4)允许使用手动金属锉刀、手锯,或 “带适配尺寸附件的手持电动工具”。​
5)允许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去除 “2-3 岁雄性羊驼门齿后方可能长出的犬齿”;禁止使用断线钳或普通钳子,避免牙齿断裂。

上一章: RDS认证咨询-成员移除管理:必要时可移除成员,2周内书面通知相关方并说明原因
下一章: RWS认证辅导-牧场管理核心:必保动物自由进牧场,饲养密度依多因素定
P
热门项目
opular Item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