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认证咨询-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及总体要求

发布时间: 2025-07-11
文章来源: TE官网
阅读人数: 4

LM2. 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
预期成果:养殖者需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制定长期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LM2.1 农场需制定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BMP),以保护和提升农场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对于集体养殖者群体,生物多样性的书面管理计划可在群体层面制定。所提供的模板已纳入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的相关要求。
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i. 一份地图,清晰标识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区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原生植被、水体;任何已知有受保护物种、濒危物种或特有物种栖息的生态系统;动物迁徙通道;以及任何退化区域。
ii. 确认农场是否位于保护区或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并明确该区域被指定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iii. 将实施的有时限的行动,以管理、恢复和提升农场的生态系统。
iv. 将实施的有时限的行动,以支持农场内已知存在的任何受保护物种、濒危物种或特有物种的种群。
v. 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范围和状况进行监测。
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BMP)是一个战略框架,旨在保护、恢复和提升农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该计划设定目标,并描述实现预期成果所需的管理行动。行动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且有时限。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应每年审核一次,至少每五年更新一次,并明确实施行动所需人员的职责。建议咨询当地生物多样性专家,以获取关于应纳入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的相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建议,以及保护、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措施建议。
作为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农场或集体养殖者群体必须绘制其土地地图,清晰标识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区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原生植被、水体;任何已知有受保护物种、濒危物种或特有物种栖息的生态系统;动物迁徙通道;以及任何退化区域。
该地图将提供自然生态系统范围和状况的基准,为保护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所需的管理行动提供依据,并为持续监测提供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与特定区域在无重大人类影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的生态系统。这包括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只要其大部分自然物种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仍然存在。这可能包括过去曾遭受重大影响(如农业种植、植树造林或高强度伐木)但已恢复自然物种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也可能包括管理的自然生态系统,只要其大部分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仍然存在,例如管理的天然林、原生草地或历史上一直有牲畜放牧的牧场。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因人为或自然原因(如采伐、火灾、气候变化、入侵物种)而部分退化,但未被转化为其他土地用途。
以下均被视为自然生态系统,应在地图上标注:
各类天然林(阔叶林、针叶林、常绿林、落叶林和半常绿林);
各类天然水体:湖泊、池塘、泉眼、河流和溪流,无论是永久性的还是季节性的;
其他湿地,即土壤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积水状态的区域(如沼泽、泥炭地),或周期性被淹没的土地(如洪泛区);
灌丛、稀树草原和帕拉莫(高山草甸);
主要由原生植物物种组成的草地 —— 可能包括在 RAS 中被归类为 4 类和 5 类土地的区域;
森林区域内的非森林天然植被区域。
受保护物种是指在农场或集体养殖者群体所在国家的法律中受保护、禁止伤害的任何物种。
在制定保护、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的行动时,一个基本要素是考虑农场或集体养殖者群体所管理的每个区域的适当放牧管理方式,同时考虑每个牧场的相关土地类别、原生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情况。
LM2.2 需对饲草资源进行监测,并对放牧进行管理,以保护、恢复和提升农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LM2.2.1 在一年中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生植被或野生物种产生负面影响的时期,不得在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进行放牧。
LM2.2.2 应调整牲畜存栏量和放牧管理措施,以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造成负面影响(如过度放牧、土壤板结或侵蚀)。
LM2.2.3 牲畜存栏量和放牧管理措施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并体现牧场中原生物种的重要性。
LM2.2.4 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中应识别所有退化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
对于某些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适合将牲畜完全排除在自然栖息地之外。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如草地、灌丛和稀树草原,在一定程度上是千年来放牧活动的结果,持续的放牧对于维持其生物多样性可能至关重要。
由原生植被组成的牧场需要精心管理,以避免过度放牧、土壤侵蚀和草层多样性丧失等负面影响。可能需要实施季节性放牧限制,以保护特定特征(如地面筑巢的鸟类、野花或树木再生),或应对因天气导致的短期环境变化(如干旱或洪水)。特定牧场最适宜的存栏密度和放牧制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肥力、气候以及每年的天气变化。因此,适宜的存栏密度和放牧制度应基于对饲草资源的仔细监测。以下情况可视为过度放牧的迹象:
大面积草地草高过矮;
不可食植物占主导;
频繁出现裸露或被踩踏的地面;
大量粪便;
频繁出现被连根拔起的植被。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退化土地是指失去土地覆盖、生物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土地。这类土地可能已失去大部分生物多样性或农业生产价值。退化的指标包括多年生植被缺失(如因过度放牧)、受土壤侵蚀影响的区域、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短缺。
退化土地的恢复可能具有挑战性,且可能需要首先解决导致退化的根本因素。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将受影响区域的牲畜排除在外或大幅降低存栏密度。如果土壤侵蚀持续发生,可能需要采取稳定土壤结构的技术。植被重建是恢复退化区域的一个目标,也是稳定土壤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这可能需要使用与退化前存在的物种和植被类型不同的物种(如在盐碱化土壤中使用盐生植物)。

上一章: RAS认证咨询-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控制的生物安全措施要点
下一章: RAS认证辅导-土地管理标准中土壤健康管理的核心要求
P
热门项目
opular Items
更多